按讚取得最新運動知識

運動傷害防護|悶熱的環境飆汗才叫運動?小心運動熱病找上你

身為運動愛好者該知道的 - 運動熱病

盛夏將至、在炎炎的夏日揮灑汗水是一件多麼『熱血』的事,很多人都認為,運動就是要在嚴熱的環境瘋狂流汗,但是您知道嗎?運動熱病,可能已經悄悄地威脅到您健康及運動表現了。

身體的恆溫機制

人類屬於為恆溫動物,正常的體溫約在36度-37度,主要依靠腦幹中的下視丘中的體溫調節中樞來維持人體溫度的恆定,算是身體中的「中央空調」,這也是為什麼不管我們身在寒帶或熱帶的國家時,不會像變溫動物根據當下的氣溫而調整體溫。

體溫調節中樞透過四大熱傳遞方式:傳導、對流、輻射和蒸發,經由皮膚、毛細孔、血管和呼吸的搭配決定如何進行溫度恆定調節。比如說,當天氣熱的時候,我們會流汗,是因為體溫調節中樞感受到因環境造成而變熱的血液,除了使血管舒張讓血流速度變大使其可以快速傳遞到皮膚,同時也發出訊息告知皮膚汗腺和毛細孔,讓體內的水分及熱能藉由毛細孔蒸發出體外(水蒸發屬於吸熱反應),激烈運動時,每個小時的流汗量甚至能高達1~2公升,且呼吸頻率增加(會有喘的感覺),達到體內降溫的散熱效果,天氣冷的時候則反之,可以參考表一。

Embed from Getty Images

外界環境的溫度比體內溫度高時,身體藉傳導、對流、輻射散熱的效果變差,此時主要靠流汗蒸發散熱,濕度高低也會影響汗水蒸發的速度,尤其,台灣屬於平均相對濕度高的國家,就好比說民眾於台灣夏季出外遊玩時總會感覺悶熱,其中「熱」來自溫度對於人體的感受,而「悶」則是濕度帶給人們的感受,因此,艷陽高照之下需要同時注意溫度和濕度,有時溫度看似沒有很高,但濕度過高的話一樣會為人體帶來熱傷害喔!

表一、人體體溫高低的溫度調節機制

 

血管

毛細孔

熱量產生

降溫機制

舒張

擴張-流汗

抑制產熱機制

升溫機制

收縮

收縮-毛豎起

增加產熱:顫抖、產熱交感神經的興奮、甲狀腺素的分泌

 
Embed from Getty Images

什麼是『運動熱病』?

運動熱病是指在運動過程當中發生:

  • 熱衰竭
  • 熱筋攣
  • 熱昏厥
  • 熱中暑

以上的症狀名稱的統合名稱。

環境是發生運動熱病的主要原因

  • *溫度:室溫超過28度以上就有風險(高溫資訊提供之警語內容,詳見下表)
  • *濕度:
    20 ~ 39 %: 乾燥
    40 ~ 70 %: 舒適濕度
    71 ~ 100 %: 潮溼

黃色燈號

36°C以上

l減少戶外活動及勞動,避免劇烈運動、注意防曬、多補充水份、慎防熱傷害。

l室內保持通風及涼爽,適時採取人體或環境降溫的方法,如搧風或利用冰袋降溫等。

l適時關懷老人、小孩、慢性病人、肥胖、服用藥物、弱勢族群、戶外工作或運動者,減少長時間處在高溫環境。

橙色燈號

36°C連續3

38°C以上

l避免非必要的戶外活動、勞動及運動,注意防曬、多補充水份、慎防熱傷害。

l室內保持通風及涼爽,建議採取人體或環境降溫的方法,如搧風或利用冰袋降溫等。

l關懷老人、小孩、慢性病人、肥胖、服用藥物者、弱勢族群、戶外工作或運動者,遠離高溫環境。

紅色燈號

38°C連續3

l避免戶外活動,若必要外出時請注意防曬、多補充水份、慎防熱傷害。

l進入室內,採取人體或環境降溫的方法,如搧風或利用冰袋降溫等。

l關懷並妥善安置老人、小孩、慢性病人、肥胖、服用藥物、弱勢族群、戶外工作或運動者,遠離高溫環境。

 

Embed from Getty Images

健康的訓練方式

  • 高強度的訓練強度,並無妥善地休息調整(補充水分)。
  • 穿著不適合的服裝,材質透氣性不足,造成散熱受阻。
  • 訓練過程鹽分補充不足(礦物質),造成自身電解質失衡。
  • 選擇在能讓人體順利散熱的運動環境。

以上與大家分享『運動熱病』,祝大家開心訓練、平安健康

Facebook留言